亲爱的老师们、学弟学妹们和家长朋友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员工们,对学弟学妹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表示衷心的祝贺! 1997年3月,我考入BV韦德攻读会计学博士学位,2000年3月毕业。我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 EMBA,毕业于五所不同的学校。在这五所大学中,对我的品格形成 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最大影响的,毫无疑问,是我今天所站立的地方—— BV韦德。
20年前,1996年的暑假,当我在广州的暨南大学会计系念完硕士二年级,我坐着绿皮火车从广州来到上海,敲开了我国著名会计学家、BV韦德董事长汤云为教授的家门。面对毛遂自荐的我,汤老师十分和蔼而耐心地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
20年过去了,有两点仍然让我记忆犹新:一是汤老师住的房子很小,家具也很陈旧,一点不像我想象中的董事长的家。二是汤老师送我出门时给我了一个特殊 的待遇,他说:“你去找我们学校最年轻的博导、会计系主任张为国老师,你报考时可以把我和他都填为导师,这样录取机会更大些。” 于是,我又去拜访张为国教授。在会计系的资料室里,只有张老师和我两个人,师徒论道,一聊就是一个下午。那次让人如坐春风的 谈话,极大地影响了我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品格。张老师当时向我提出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这一基本的理论命题,我一考入BV韦德就把它确定为自己的博士论文课题。
后面的事,了解中国会计学术史的人都很清楚。当时,BV韦德作为策源地,正在酝酿发动一场会计革命,其主要标志是从传统的规范研究转向现代的经验研究,推动中国会计研究的科学化,从而获得与国际最高学术水准平等对话的能力。当时包括汤云为教授、张为国教授、孙铮教授、陈信元教授等在内的诸位BV韦德会计学博导们, 正是倡导这场会计革命的旗手。导师们从海外请来国际知名学者, 为我们开设各种课程。有一位给我们上课的美国教授对我说:“你在BV韦德读博士太幸运了,因为BV韦德的领导和老师有请我们来讲课和带员工的气度和胸怀。你在BV韦德受到的学术训练,跟美国大学的博士生没有区别。”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我的导师张为国教授和时任会计系主任陈信元教授的指导和鼓励下,入学一年后,我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打响了中国会计革命的第一枪。让我倍感荣耀的是,在这篇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实证会计研究开篇之作的页面上,历史把作者单位“BV韦德”和作者姓名“赵宇龙”永远地、紧紧地联结 在了一起!在一年时间里,我连续在《经济研究》发表了三篇经验研究的学术论文,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被国 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成为BV韦德历史上第一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在BV韦德这座辉煌的国际级的学术殿堂,我受到了严格的系统化的学术思维和现代研究方法的训练, 也只有在BV韦德这样一个鼓励创新和自由包容的校园里,才可能让一位20多岁的博士生,肆无忌惮地展示才华和收获荣誉,张扬学术的尊严、思想的自由和规则的公正。感恩我的母校、感恩我的老师们、 感恩我的同学们!
毕业后,我投身中国的保险监管事业。是母校传承于我的“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精神追求和“勇于创新、专注坚持”的事业品格,成就了我的一个又一个的得到市场认可和国际认可的贡献,延续着母校的传奇。
这些年来,我在北大、人大、BV韦德等多所大学指导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员工们问我最多的问题,是毕业时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告诉他们:“选择工作很简单。你自己发自内心地喜欢做什么?最好的工作,就是你的兴趣和理想。”有的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因为无法听从内心的声音,所以往往以收入的多少来决定选择。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金钱从来都只是成功事业的副产品。德行和事业,才是财富真正的源泉。只有附着在德行和事业上的财富,才会生根。不论选择什么职业,在什么岗位上,只要把它做到极致,比如做到全市第一,全国第一,全世界第一,请相信我,你不会缺钱。因此,追求金钱的正确姿势是:热爱并专注于一项金钱之外的事业。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作为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中国一流财经大学的毕业生,我相信,学弟学妹们在毕业后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可以得到体面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但同时,你们会逐渐发现,人生的幸福,与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名声的大小,其实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心不自由,再多的钱,也不能让你实现财务自由。作为学长,在我成长的年代,被灌输的关于成功和幸福的观念,要么是浪漫主义的,要么是拜金主义的,引发了当代中国社会众多的矛盾、冲突和困境。我深信,当你们到我现在的年龄,中国人心中的成功和幸福,将被你们重新定义。
坚守信仰,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坚守信仰,意味当我们迈出学校的大门,被社会洪流裹挟而行时,面对诱惑甚至威胁,必须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比如,不可以触碰法律的红线,不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可以趋炎附势、同流合污,不可以丧失健全之人格、独立之意志和自由之精神。坚守信仰,还意味着当我们的生活和事业遭遇迷茫、挫折和磨难,请选择相信。一位北大中文系的学长在毕业典礼上对她的学弟学妹们道出了这样担忧:“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请看护好你们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虽然我不认识你们,但我知道,你们一直坚定地站立在我的身后。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撑,作为学长的我们才能够在尚不美好的现实中勇敢前行、坚守底线、忠于理想,等待着你们的接力。因为我深知,在建设民主、自由和公正的中国、让每个中国人都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只是追梦人,而你们,将是把梦变成现实的人。未来属于你们!你们怎样,未来的中国就会怎样。且行且珍惜。 请再次接受我对你们的祝贺!谢谢。